山东青岛胶州市杜村镇丰华屯村

更新时间:2019-9-16

行政代码:370281113身份证前6位:370281
长途区号:0532 邮政编码:266000
隶属政区:杜村镇行政级别:村
车牌号码:鲁B
丰华屯村相关查询: 快递查询 邮编查询

导读:通过以下内容您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详细资料,地名查询提供了所属地区的人口数量、区域面积、邮编区号、物流快递公司等内容,如果您对该地区的资料介绍有疑问或认为该内容需要更新,请联系我们网站客服,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为你完善该地区信息。

  丰华屯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末清初(年月不详),以“凤凰落宝地”的吉祥嘉言命村为凤凰屯。清末改为丰华屯,取《北史》食膳丰华之意。
   政区人口    丰华屯位于胶州市西南方,杜村镇政府西南,北靠杜村,南临九龙镇的蔡家沟村,西靠史家店子,东临孝源店子,全村辖区总面积10公顷。2000年全村共有196户,总人口62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5%。
   经济发展 194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500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80万元,人均纯收入3300元。第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2.2%和4.5%,完成社会固定资产资产投入总额1200万元(包括住房、购车、机械、集体、投入等)。
   新中国成立前,全村土地贫瘠,亩产量在30至40公斤左右。到1975年粮食亩产量达到150公斤,1981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粮食产量逐年逐年上升,2000年,在上级单位的帮扶下,新建大口井一眼。直径30米,深约6米,能有效灌溉耕地面积150亩。粮食平均亩产量达到440公斤以上,有少数地块基本实现了吨粮田。村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改革开放后,村民也逐步走出了小农意识的圈子,进城打工,干建筑业,饮食服务业等第二、三产业,使村经济收入增加了人均500元以上,使村名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村居建设 建国前,群众住房多为土坯房、破烂不堪、参差不齐,人均住房不足5平方米,建国后,土坯房逐步被砖石结构所代替,从70年代后期开始,注重村庄整体规划,现在90%的户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2000年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1998年,从村北修通村路一条,长约一公里,整修村内街道一条。2002年,新修建进村路一条,全长1.5个公里。
   社会事业 人民生活,建国前,大多数村民食不果腹,生活贫困,建国后,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5年,全村人均粮食150公斤人均纯收入50元。1978年,人均纯收入80元。1978年,建变电室一处,安装3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使全村90%农户通电。1981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民对承包的土地按照科学种田的技术施肥、浇水、喷药、耕种,粮食产量增产幅度大提高,空余时间外出打工。村民不但囤中有粮,而且手中有钱,过上了富裕生活。200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300元,人均年末存款余额1500元,90%的村民住上了新房,全村有电话120部,电视机180部,机动车80辆,各种摩托车110辆。文教科技,建国前,群众文化科技落后,建国后,逐步对群众重视文化科技知识教育,使群众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逐步摆脱愚昧落后的思想状态。1966年,建学校一处,有1——6年级80多人,分为三个班,从此本村学生告别了黑房子,土台子,60年代,学龄儿童入学率为80%。1980年建起村幼儿园,村内儿童全部入托。集体福利,村里的五保户、特困户按规定每年付给500斤细粮(小麦),每月1斤食油,每月12元零花钱,1500斤烧草都按价格折算付款,对70岁以上的老人免收应上缴的费用,对有证的残疾人按规定给予适当照顾。
  

免责声明:本页地区资料内容为网络收集整理,仅提供阅读参考,本站不对该地区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即时性承担任何责任!如果您认为该地区的省份、城市、乡镇、村庄的内容介绍需要更改或完善,请联系网站客服修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