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宜丰县黄岗山垦殖场

更新时间:2019-9-16

行政代码:360924503身份证前6位:360924
长途区号:0795 邮政编码:336000
隶属政区:宜丰县行政级别:街道
车牌号码:赣C辖区面积:76.5km2
黄岗山垦殖场相关查询: 快递查询 邮编查询

导读:通过以下内容您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详细资料,地名查询提供了所属地区的人口数量、区域面积、邮编区号、物流快递公司等内容,如果您对该地区的资料介绍有疑问或认为该内容需要更新,请联系我们网站客服,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为你完善该地区信息。

  江西黄岗山垦殖场 位于江西省宜丰县境北部,总场场部坐落在潭山镇,东南接同安乡、西邻黄岗乡(官山自然保护区)、西南与双峰林场相连、北与铜鼓、修水、奉新三县相连。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4°35’-114°50’,北纬28°20’-28°41’之间。南北长约32公里,东南宽约26公里,全境面积76.5平方公里。至县城18公里,距省会南昌市150公里。
   1957年12月,成立江西国营黄岗山林牧农综合垦殖场,后改称为江西省国营黄岗山综合垦殖场。 1958年9月,与宜丰县实行场政合一,总场设宜丰桥西,与宜丰农林垦殖局合署办公,宜丰县的芳溪、黄岗、港口、双峰、敖桥、花桥、同安、天宝、雷神、潭山、石桥11个乡转为黄岗山垦殖场的集体挂钩分场,总面积占全县的四分之三,人口占二分之一左右。1961年6月,场县分开,总场迁址潭山。1961年9月设黄岗山区与黄岗山综合垦殖场两块牌子一套人马。1965年8月撤销黄岗山区建制,挂钩集体分场划归县管。1968年12月,下放宜丰县管,改称为“宜丰县国营黄岗山综合垦殖场”。1973年收归省农林垦殖厅-。1993年12月,经省体改委批准,组建为江西鑫龙企业集团,隶属省农垦集团总公司。2000年7月,根据省委省0《关于将省属农垦企业移交属地管理的通知》(赣府字[1999]22号)文件精神,成建制移交宜丰县属地管理。2005年2月,江西鑫龙企业集团更名为江西黄岗山垦殖场。
  江西黄岗山垦殖场是集工农商于一体的国有综合型垦殖场。主要职责是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所辖区域的管理服务,组织实施经济发展规划,构建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体制,维护场区稳定,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促进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2007年设8个职能部门:综合办公室(含党委、行政、人大、政协、宣传、组织、纪检、工会、妇联、共青团等职能)、劳动人事部、招商服务部、计划财务部、农业生产经营部、武装保卫部、计划生育办公室、公共服务部。下辖6个分场:分别为院前、古阳寨、肖家、五里、山背、狮子岗分场。1个托管单位即江西黄岗山垦殖场托管中心。52家民营实体,58个自然村,居民3974户,人口10901人,职工总人数5000余人。  江西黄岗山垦殖场总场机关初期设在院前。1958年9月,场政合一,总场机关迁宜丰县城桥西,与农林垦殖局合署办公。1961年6月,迁址潭山的万担仓。1964年2月,迁入位于现篮球场位置的两层办公楼办公,直到2004年7月,迁入现办公大楼。
  现在的黄岗山垦殖场场部,是集行政、服务于一体的办公建筑。主楼行政大楼是一具有现代风格的6层办公建筑体,内部形成了集综合办公功能为一体的现代行政办公体系,装备有先进的网络办公系统、设施齐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和高标准、高规格的宾招设施。为提高办事效率,做到以民为本,对主楼左对面的原水电公司办公大楼装饰一新,建立了黄岗山垦殖场公共服务中心,主要职能是为群众和客商提供-,业务咨询、信息发布、来信来访等一系列的服务,以简化繁琐的办事手续,达到方便、快捷、高效的办事效率。周边建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潭鑫文化广场和篮球、网球合一的复合型高标准健身运动场所,同时对整个办公中心的周边环境进行专业的绿化、美化、亮化,形成了具有现代气息、气势恢宏的江西黄岗山垦殖场办公中心。
  -环境资源
    全场境内属中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度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年降雨1512-1732毫米,年日照数约为1634.8小时,年平均气温16.2°C-17.8°C,湿度83%,无霜期为257-280天。
  自然资源丰富:有丰富的山林、水产、森林土地资源。
  是江西北部常绿阔叶林和生态落叶林的典型地段,植物种类在2000种以上.山林面积10万余亩,耕地面积1万余亩,活立木蓄积量 9.62万立方米,毛竹立竹蓄积量332.06万根,动物以珍禽兽类为主,兽类170余种,禽类100余种,爬行类40余种,两栖类10余种,昆虫、甲壳、贝类500余种。
  全场有土地11.475万亩.其中有林地8.37675万亩(内天然林1.0191万亩、人工林0.99135万亩。防护林0.06315万亩:经济林0.80265万亩,竹林3.l4l6万亩,蔬林地0.32395395万亩,灌木林1.2544万亩,未成林造林地0.7806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3%:无林地1.l46万亩(内宜林荒山荒地0.765万亩;迹地0.0282万亩,山地草甸0.3528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0.09%;耕地1.1934万亩(含水田、旱地)占总土地面积的11.47%;水域0.02 3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002%;其它0.7 35 75万亩(含住宅用地、工厂用地村庄道路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0.064%。
  建场初期,交通落后,场区内仅有羊肠山道、乡间小路通行。1958年9月1日,邵式平和黄先、-等省-亲自参加通车剪彩仪式的场内第一条长40公里的宜院(宜丰至院前)公路建成通车,是为全场境内的第一条通车公路。经过50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宜潭公路、棠潭公路为主要干线的交通网络,已经竣工的大广高速公路的武吉段和正在建设的乐浏(南昌乐化-湖南浏阳)高等级公路将穿场境而过,高速公路在距场部2公里处设有进出口,凸现交通优势。
  水、电资源丰富。2002年建成了日供水量达5000吨自来水能力的供水系统,有耶溪河地表水及山区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电力资源丰富,所在县宜丰县是全国第一批电气化试点合格县, 2007年全场有水电站16座,年发电量1800万千瓦,通过与大电网联接,农电网改造,全场生产,生活电力有充分的保障,价格相对较低。
  -经济概况
    1958年建场初期,场主要工业是以手工业为主的雏形工业,其产品是锄头、梨耙、箩筐、土箕、砖瓦、桌、床、凳等农具和基本生活用品。70年代逐步建立了一些市场木竹深加工业和小工业企业。进入80年代,全场工业初具规模,形成了商品化,专业化生产趋势,产品和产量大幅度增长。到90年代初期,是全场工业鼎盛时期,三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5374.38万元,相当于前30年工业产值总和的一半,工业经济占全场经济总量的82.8%。1991年开始,国家宏观调控,国有企业开始参与市场竞争,受老体制的影响和制约,企业效益开始滑坡,绝大多数工业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到90年代末,全场工业几近瘫痪。2000年7月移交属地管理后,根据0宜丰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快企业生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宜党发[2000]42号文件精神,实行企业改制,对全场所属工业企业“实施国退民进,实现民有民营”的战略,推进场内企业的发展,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工业经济逐步起死回生,到2007年形成了拥有50余家民营实体,以“医药化工为龙头,机械制造、环保造纸、竹木加工”为重点的四大产业结构的工业格局。 同时在位于县城城东区的宜丰良岗工业园,圈划了一个黄垦工业区,建立了以场内陈家坪工业园到县工业园黄岗山工业区的黄岗山工业经济发展圈,工业气候已初步形成,为客商投资、能人创业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全场农林业历来以种养殖业和木竹生产经营为主。建场时农产品单一,主要是当地农产品和0推广的品种。农户耕作的农田大多是由上山建场人员在荒山荒坡基础上开垦出来的荒田和当地0划拨的一部分组成,较当地农民的农田质量差,导致产量低收成少。1962年开始改造低产田,同时逐步引进先进的水稻品种和种植技术、改良耕作农具,使粮食产量逐年提高。2007年全场实现粮食总产量1.6167万吨,较建场初期的1958年增长了385倍。
  养殖业以牲畜和家禽饲养为主。建场初期,受条件限制,家庭无法饲养,主要以集体饲养为主,1958年,饲养生猪336头,出栏101头。1978年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集体猪场停办,私人养殖业飞速发展,养殖品种不断增多,产量迅猛增长。养殖技术进不步改进,死亡率明显降低。2006年,全场生猪出栏6225头,禽类存笼2.7万羽。
  全场林地面积90730亩,森林覆盖率为80%,林种丰富,主要有樟、楠、柏、竹等326种,分为用材林、经济林和竹林三大类,林地面积随着体制的变更,不断变化。2006年在“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指导方针下, 大幅调减了采伐量,采取管育并重的原则,进行合理有序的经营,2006年营林2568亩,完成幼林抚育6000亩。
  2003年12月,对全场6个农林企业进行改制,采取“耕地硬性配置、山林补充调剂、不足顺延租期、剩余流转经营”的置换形式,对全场的1042名农工进行身份置换,于2003年12月全面结束改制工作。改制后,实行股份制经营,经过总场生产规划、技术指导和农户自主科学经营,确保了农业增效,农工增收。
  2005年开始采取“分批分期实施、整体共同推进”的新农村建设战略步骤,首批对院前分场新农村建设制定了发展规划,硬化、美化场区周边环境,改善农工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引导发展生态旅游业,打造“农家乐”发展模式平台。2007年,在此基础上对五里分场、山背分场实施第二批新农村示范点的建设,按照“以民为主、0帮助、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原则,多层次、多方位加快了全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1958年4月,黄岗山在院前开办了第一家营业性质的“小吃部”。标志着黄岗山垦殖场商贸业发展的开端。60年代初,成立供销处,设立南货门市部。80年代中期全场商贸业最为繁荣,场内建立了在当时潭山地区最具标志性的建筑,面积达千余平方米、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商业物资服务大楼,具有住宿、餐饮、百货等多项经营服务功能。90年代中期又建有一幢六层、面积1800平方米,内设餐饮、住宿、娱乐、会议、休闲等综合服务功能的江西鑫龙企业集团职工培训中心。对外设立了上海经营部、驻昌办事处、驻宜春办事处、驻深圳办事处等涉外经营服务机构,为黄岗山传递了经济动态信息,拓展了产品销售渠道,扩大了黄垦知名度。个私经济发展初具规模,全场形成了南杂、百货、中高档消费品、餐饮、文具体育用品、五金家电、音像制品、服装、水果、畜禽产品等为经营项目的个体经济格局。黄岗山垦殖场商贸业呈现出繁荣兴盛的景象,促进了黄垦整体经济事业的发展,带动了潭山周边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进步,赢得了宜丰“小香港”之称的赞誉。
  2007年,全场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61亿元,财政收入823万元,农工人均纯收入1998元。
  -社会事业
    江西黄岗山垦殖场自建场以来,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自1958年8月共产主义劳动大学黄岗山分校成立和1960年9月在院前赵家创办第一新小学后,黄垦的教育事业就开始了迅速的发展。70年代开始各分场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逐步增设了分场中小学校教育。80年代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全场中小学9所,教育点6个,15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4000人,教职工236人,自1969年设立高中段教育以来(1999年9月停止高中部办班),为社会输送大学(含中专)人才249人。2002年7月,黄岗山中、小学与潭山镇中、小学合并,成立宜丰三中和潭山中心小学,2005年9月,理顺教育体制,全场教育统一纳入县文教系统管理,收编在岗教师38人,退休教师33人。与此同时,职工教育得到发展,以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1982年,被省0授予全省职工教育先进单位。
  文化体育事业兴盛。1958年4月,黄垦创刊《黄岗山报》,后随体制变更依次更名为《石花尖》、《黄岗山》和《鑫龙报》,及时地宣传、贯彻了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1959年,黄岗山垦殖场电影队成立;1962年,建立黄岗山垦殖场广播站;1982年,总场电视差转站建成;1986年5月,总场工会大楼竣工,内设会议厅和电影院,丰富和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全场业余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1958年成立黄岗山业余文工团。全团演创人员顶峰时期为69人,除在全场范围内演出外,还相继赴县、市等地汇演,在全县、市和全省农垦系统有较大的影响和声誉;在繁荣文艺创作、培养文艺人才上也涌现出了一批书法,摄影、雕刻、绘画等创作人才,促进了黄垦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
  黄岗山职工体育运动自建场以来就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建有高标准、高规格的篮球、网球、兵乓球运动场所和设施,形成了以“节日为主,平常为辅”的体育活动开展制度,全场职工始终保持着旺盛的体育运动状态,有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2005年10月获得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的称号。
  1960年4月,由上山干部中的医务员、医学院、卫生学校毕业分配来场和部分干部职工家属及子女组成的黄岗山场职工医院在潭山成立,1960年改称为黄岗山职工医院。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到90年代初全场有医院1所、卫生所6个、医务个、医务室6个、医务人员共130人、病床114张。医疗水平和器械设施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当时乡镇医院的医术水平和医疗条件。2002年4月,黄岗山职工医院产权整体出让给宜丰县人民医院。
  保障制度不断完善。1976年,黄岗山场开始实行职工退休制度,职工离、退休、退职人员的审批权,几经更改,分别由省农垦厅、场劳动工资料、省劳动厅审批。2000年,移交宜丰县属地管理后,逐步提高了退休人员的待遇,2007年,全场共有离休干部11人,退休、退职人员2199人。职工医疗保障在1984年前,实行实报实销制度,1994年起,实行双重承包制,2005年1月全场在岗在职职工325人,离、退休人员2201人纳入宜丰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补充范畴。2007年1月,692户农业户口,2225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当年6月,202户335人城镇低保对象和16名非低保残疾人优先进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01年9月,县民政局将全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划交给黄岗山垦殖场负责管理,2002年一季度,全场首次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60600元,481户1216人享受到城镇低保金,到2007年8月底,全场拥有城镇低保对象216户3636人。5年间共发放城镇低保金123.6万元,标准从16.7元/月提高到85元/月,2005年1月,农村低保工作开始,至2007年底, 49户90人农村低保户,共发放低保金10.7万元。
  建场至今,黄岗山走过了整整半个世纪的历程,逐步呈现出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景象。良好的投资环境、怡人的自然风光、优美的生态气候、便利的交通网络、丰富的森林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日臻完善的硬件设施、渐见规模的工业体系,展现了黄岗山50年来的建设硕果。如今,黄岗山人在先一辈建设者创下的宝贵财富和积累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以来的会议精神,在县委、县0和上级农垦部门的-下,发扬“勇于负重,敢于克难,志于超越,甘于奉献”的黄岗山精神,以全民创业提速工业发展、以科学经营提优经济质量、以转变职能提升黄垦活力、以发展稳定提供和谐保障,为建设和谐小康新黄垦而不懈努力。
  -历史事件
    1957年12月,江西省委、省人委遵照0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组织省。市机关干部和各界群众10万人在南昌市八一广场隆重-,邵式平省长亲自主持,热烈欢送干部上山开发和建设山区。当月,以省直机关615名下放干部为主体,在宜丰县的院前成立了江西省国营黄岗山林牧农综合垦殖场。
  1993年12月,经省体改委批准:组建为江西黄岗山垦殖场:原隶属省垦殖场管理局(农垦集团总公司),根据省委、省0赣府字【1999】122号《关于将省属企业移交属地管理的通知》
  精神,2000年7月,江西黄岗山垦殖场移交归宜丰县属地管理。 集团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区,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低纬多湿,年平均日照190天,降雨量充沛,年平均1893毫米,具有季风气候特点。集团占地面积76.5平方公里,其中山林8.3万余亩,耕地1.1万余亩,集团总人口l0644人。下设11个二级单位,其中农林企业6个(林工贸实业公司、林贸实业公司、农贸实业公司、丰达实业公司、化工建材实业建材公司、农林经济技术公司),工商服务业5个(陈家坪工业园管理处、托管中心、车贸管理区、职工培训中心、水电公司)。
  2003年基本完成各工业企业和农林企业的改制工作,全面实现了国企民营,全年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5600万元。财政收入256万元。企业当年扭亏479万元。盈利11.8万元。扭转连续了十年亏损的局面。
  1958年9月l日邵式平省长参加了宜院公路通车剪彩典礼:陪同的还有黄先、-等省级-,江西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新闻记录片。
  历年来,经过黄岗山人民的艰苦奋斗、不懈努力创造出了辉煌的历史。l958年黄岗山垦殖场院前种兔场评为全省社会主义建议先进单位,省长邵式平授予大幅奖状,张庆芳代表出席大会并领奖;1959年黄岗山垦殖场评为全国工交、基建、财贸方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1979年黄岗山造纸厂纸袋车间获江西省“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黄岗山垦殖场汽车队评为农垦部先进单位;1980年江西省人民0给黄岗山垦殖场汽车队颁发嘉奖令;1982年黄岗山垦殖场职工教育委员会获江西省1.982年度全省职工教育工作先进单位;1985年黄岗山垦殖场汽车配件厂被江西省人民0授予省经济效益先进单位;1989年黄岗山垦殖场造纸厂被江西省人民0授予省级先进企业。
全国与黄岗山垦殖场面积相同的有:

免责声明:本页地区资料内容为网络收集整理,仅提供阅读参考,本站不对该地区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即时性承担任何责任!如果您认为该地区的省份、城市、乡镇、村庄的内容介绍需要更改或完善,请联系网站客服修改,谢谢!

黄岗山垦殖场区划
360924503205 220 五里村
360924503208 220 炎岭村
360924503400 123 总部居委会
360924503401 123 陈家坪居委会
360924503501 220 院前分场生活区
360924503502 220 古阳寨分场生活区
360924503503 220 肖家分场生活区
360924503504 122 狮子岗分场生活区
360924503505 220 五里分场生活区
360924503506 122 山背分场生活区